9月13日是中秋传统佳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节日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公共教学部在青神校区开展了“月满中秋▪喜迎丰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师生唱歌、做灯笼、尝秋、摸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情景剧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一派热闹景象。
“中秋节名字怎么来的?中秋节为什么叫月夕节、女儿节?中秋节为什么要拜月、赏月?嫦娥、蟾蜍、玉兔、桂树什么时候出现在月亮里?嫦娥奔月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在实践大课堂上,胡钰老师详细地介绍了中秋节俗的起源与文化内涵,加深了同学们对中秋节的认知。
课上,同学们吃月饼、品尝秋季瓜果,感受丰收的喜悦。在随后地制作灯笼环节,同学们大显身手:既有俏皮可爱的橘子灯、柚子灯、南瓜灯、兔儿灯、辣椒灯,更有各式各样玲珑精致的花灯。同学们点亮灯笼,用月亮投影灯将月亮投在教室里,明月当空,齐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如水、彩灯莹莹、玉兔银蟾,美不胜收。
随后,同学们表演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热爱生命与自然的深厚情感。最后同学们“偷月亮菜”,你追我赶,一丝不苟地在草丛里、在树上寻菜,不一会儿,一颗颗新鲜的蔬菜,一个个大大的柚子、石榴、苹果出现在同学们手里,现场笑声不断。大家在浓浓的秋味中,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芳香。
课后,23级工程造价2班颜露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知道了中秋节的来源,不只是吃月饼,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习俗,这次中秋节过得十分有意义。”23级社会体育与指导1班陈思伊说:“这次中秋实践课,在制作灯笼、情景剧表演、吃月饼等活动中,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教研室根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传统文化习俗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教学的一大特色,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活动参加的学生有323名,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节俗体验活动,让广大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秋文化,让他们真正走进中秋、感知中秋、品味中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使他们担负起建设新的文化使命。
供稿 素质教育教研室
审核 唐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