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院分别于9月3日和9月4日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以及暑期外出学习教师分享会。
传播学院院长陈怡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学院重组于2023年9月,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表演与新闻系。发展至今,学院先后开设了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与新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等本、专科专业。目前,学院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90%以上。学院建设有摄影实训、摄像实训、演播厅、影像编辑实训等6个校内实习实训室,有青神数字经济文创园、青神融媒体中心、眉山融媒体中心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组建一年来,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取得了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省赛一、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获奖学生近50人次。同时他也对所有老师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加强教学基本功,按评估要求完成所有每学期教学资料,并且及时归档;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操守,守牢职业底线;三是完成学校及学院规定的科研量化考核及社会服务,提升教学水平;四是教师个人多参加比赛,多带学生参加比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五是加强实习实训建设,坚持学院提出的实践育人特色。希望全院教师能够共同克服现阶段的困难,携手并进,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教研室主任刘勇以“职业本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本科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本科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人才的重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重要。“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本科学校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多维度剖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展望未来,希望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加入到这一领域中来,共同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青年教师向雯以“2024年产教联合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能力提升”为主题进行了分享。这次培训精心策划了十二个专题模块,涵盖国家级团队建设经验、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双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企业调研、数字化教材开发、师德师风建设等多个方面,为老师全方位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提供了宝贵机会。
教学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意识到校企合作机制应该更加完善,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会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得到提升。意识到努力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紧贴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现场教学、文化熏陶等方式,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青年教师饶燕参加了骨干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在数字化时代,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与粉笔,而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技术手段,让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老师进一步理解了数字化工具如何帮助教师减负增效。深入学习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安全、数字化应用-创新融合课件制作技巧、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以及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数字技术应用变革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让老师掌握了更多的实践技能,如何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化课件、如何设计有效的混合教学模式等,还让老师对全球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杨娟老师的“全球视野下的教育数字技术应用变革”课程,让老师站在了更全面的角度审视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她通过分享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和前沿技术,让老师看到了教育数字化的无限可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长城老师的“多媒体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课程,让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他结合多媒体认知理论,详细讲解了如何建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资源,并介绍了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我们的教育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