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建设
Evaluate construction
“三教改革”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高职美术专业课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14信息来源: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摘要:本研究基于2024年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的培训,探讨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及AI大模型如何更有效赋能高职美术专业课程,如何为美术类教育教学带来创新和提升,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通过对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潜在的影响和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学校、企业、社会是职业教育的三大支柱,陈陈相因似的教育理念已不适合现今的教育,职业教育解决的是社会供需问题,与社会用人体系相匹配,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就要贴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目前大数据时代影响下,各类AI平台的研发服务于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则更为重要。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下的综合改革,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在此背景下,时代的更迭速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美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美术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显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教改革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高职美术专业课程的意义、现状、路径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改革拓宽一点思考方向。

二、人工智能赋能美术专业课程的意义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需抓住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美术专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意味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高职美术教育注入新活力,推动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人工智能赋能美术专业课程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设内容侧重的是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能力,人工智能赋能美术专业技能课程,如《中国画技法》课程,在授课前期运用AI大数据平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进度,使教师洞悉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程度,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兴趣占比,以及经典作品的分析等,在课中便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在课中运用数据分析把控学生学习效果,人工智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成果进行精准评估,为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进行实践绘画阶段时,可随时上传平台,通过比较建立个性档案,教师可以把控学生勾线、设色技法的运用是否准确,在此数据上再次进行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相匹配。

2.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每位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心理与性格均不同,使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自身的价值。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就可以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把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引导每位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深度学习,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灵活和高效。如情景模拟,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创建逼真的艺术创作和展示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虚拟现实教学,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艺术创作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雕塑、绘画等艺术创作,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尤其是为期创造了未来岗位的真实环境模拟,让学生为步入社会与就业都提升了自信与强大的适应力。再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人工智能绘画分析系统,专门开发一套人工智能绘画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分析学生的绘画作品,并提供改进建议。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与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时刻保持动态更新,人工智能能够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质美术教育资源,为高职美术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来辅助教学,且实时更新课程内容,技法和技巧的更新运用,确保教学材料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更为重要的是跨学科模式的融合,人工智能促进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计算机、数据分析、音视频制作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技术技能的全面性。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是技术提升,教师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且运用到自己所学专业创作中,如投影起形,极大的缩短了创造作品的时间,为作品的细节刻画与整体调整留出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教学方面,人工智能的辅助使得教师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教学创新和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5.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运用AI大数据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尝试更多创新性的艺术实践,如工具材料的交叉使用所呈现的奇特效果与肌理制作,以及不同材质所带来的实验性绘画效果,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优化个性化学习路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使技能掌握熟练度更为牢固。尤其是虚拟仿真实训室,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实操训练,极大的保证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社会需求量。

6.推动教育公平与资源共享

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较闭塞,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理念政策,也是我国教育坚持公益性发展的根本宗旨。目前,教育部的工作重心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倾斜,加大民族地区及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推广力度,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从而缩小教育水平差距,通过在线平台和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可以使美术教育更加普及,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在任何地方均接受到最新、最优的美术教育。

三、人工智能在高职美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多方院校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得知,人工智能结合美术类课程应用,国内已有很多高校先行,在平台建设方面,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智能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并提交作业。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有效提升了教学互动性和学习效果。在技术应用方面,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式的艺术史课程。学生可以通过AR设备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细节,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中央美术学院引入了人工智能辅助设计课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帮助学生分析设计趋势,优化设计流程。这一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同时也让他们对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了一个智能设计实训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创作。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如何利用AI进行设计创作,包括图像生成、声音合成等。

国内虽有很多院校开始了人工智能赋能美术教学,侧重点偏向于技术与设备辅助方面,但纯艺类的课程运用目前还较少有实际案例,如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纯艺类实操性课程的人工赋能运用作品绘制方面的问题还需思考。

二、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程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

高职院校美术学院需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熟悉各类智能绘画软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工具、智能教学平台等的使用方法,且与企业共培共育,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让教师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以及自我创作的运用,从起形到设色的全流程人工智能参与,从而提升创作效率。

2. 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学变革,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如根据学生的绘画风格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创作任务。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进行虚拟艺术创作项目,如墙绘、酒店装饰画等虚拟项目,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层面

职业教育的教材是实操为主的技术技能型教材,鼓励教师撰写活页式教材,以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的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可以包含丰富的艺术作品高清图、示范和赏析视频等资源,以及智能辅导功能,如知识点旁附小程序二维码,扫码即可自动答疑、知识点讲解等。定期更新数字化教材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专家参与等方式,获取最新的美术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教材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三)教学方法层面

1. 引入智能教学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运用实训室优势,引入智能绘画软件、图像识别工具、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智能教学工具,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二是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启发活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生成艺术作品、提供创意灵感等,输入特定的口语,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是利用智能平台模拟比赛,为美术教育的学生提供竞赛环境模拟,用数据分析得分点和扣分点,并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2. 实施混合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即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开展在线课程、作业提交、讨论交流等活动,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互动。结合教学反馈后科学设计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安排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的比例和时间。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在线课程的方式,而对于实践操作和作品创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由教师示范和指导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校层面

1.加大技术投入

 职业院校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课程中的投入,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立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技术培训和问题解决等工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顺利应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创新项目。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2.加强行业合作

学校要与美术行业、协会、企业加强合作,了解行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将行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和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企业专家可以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建立实习基地和就业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结论

“三教改革”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高职美术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三教改革”的持续推进下,人工智能将在高职美术专业课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同样,利弊共存,在运用人工智能时也要思考其弊端,如人工智能的滥用,信息的安全保护、抄袭及作品版权等等问题。科技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始终在人,智能时代下,教育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未来,学校、教师、企业和社会应继续携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与高职美术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

Baidu
sogou